• 电话
    18660761688
  • 邮箱
    zhongmeigk@163.com
  • 工作日
    Mon – Sat:8.00 – 18.00
×
banner banner
当前页面
当前位置:首页>>产品百科>>自进式锚杆和普通锚杆的工作原理有何不同?

自进式锚杆和普通锚杆的工作原理有何不同?

发布时间:2025-02-07 关键词:

自进式锚杆

管缝锚杆

施工

自进式锚杆和普通锚杆的工作原理在锚固方式和作用机制上有一定相似性,但在成孔及与周围介质的相互作用过程等方面存在不同,具体如下:

相同点

提供锚固力:两者的核心目的都是通过将杆体锚固在岩土体中,为工程结构提供稳定的支撑力。都依靠与周围岩土体的摩擦力、粘结力以及部分情况下的机械咬合力,将结构物所受的力传递到稳定的岩土体中,以保证结构的稳定性。

利用粘结或摩擦作用:在大多数情况下,两者都需要在杆体与钻孔壁之间形成有效的粘结或摩擦连接。无论是通过注浆形成的水泥浆体与杆体和岩土体的粘结,还是杆体表面与岩土体的直接摩擦,都是实现锚固作用的重要基础。

不同点

成孔及安装过程中的作用原理

自进式锚杆:在钻进过程中,前端的钻头旋转切削岩土体,杆体在钻机的推力和扭矩作用下不断前进,形成钻孔并同时完成锚杆的安装。在此过程中,杆体周围的岩土体因钻头的钻进和杆体的插入而被挤压、扰动,杆体与岩土体之间初步形成一定的接触压力和摩擦力,为后续的锚固提供了一定的基础。

普通锚杆:先利用专门的钻孔设备钻出符合设计要求的孔,钻孔过程中对岩土体的扰动主要来自钻孔机械。成孔后再将锚杆插入孔内,锚杆与孔壁之间的初始接触相对较为简单,主要是锚杆依靠自重或外力插入孔中,与孔壁形成基本的接触。

注浆及与周围介质相互作用原理

自进式锚杆:采用中空杆体注浆,浆液通过杆体内部通道从钻头或杆体上的注浆孔流出,在压力作用下向杆体周围的岩土体中渗透、扩散。浆液不仅能填充杆体与孔壁之间的间隙,还能渗入岩土体的孔隙和裂隙中,待浆液凝固后,将锚杆与岩土体紧密粘结在一起,大大提高了锚固力。同时,浆液对周围岩土体有一定的加固作用,改善了岩土体的力学性能。

普通锚杆:注浆时,浆液通常从孔口或孔底通过注浆管注入,主要是填充锚杆与孔壁之间的空隙,形成粘结层,使锚杆与岩土体之间产生粘结力。浆液在孔内的扩散相对较为集中,对岩土体的加固范围和效果相对自进式锚杆有限,更多的是依靠浆液与锚杆和孔壁的粘结来传递力。

自进式锚杆

导 航 | nav
产品中心
产品中心
在线客服
在线客服
18660761688
18660761688
返回顶部
返回顶部